close

煮好吃白飯這類主題網路搜下去一定是滿坑滿谷的資訊,我會想寫當然不是要來湊篇數的,當然是有阿忠師獨到的見解,不看下去可就是格友的損失了。

我長期是搞低醣飲食,所以基本上很少吃白飯,所以我也就沒花心思在煮好白飯這事,但我身為家庭主夫,雖然主導全家吃什麼,偶爾還是要隨俗一下,煮個白飯、炒飯之類的給家人吃。既然要煮,那就要煮好,就花點心思研究了。這麼流行的主題,當然網路一搜一大堆,但我發現有個重要的主題:水量的量法,不知道為什麼通通用帶過的,然而它卻是成敗極為關鍵的一部份,後面就慢慢聽說道來,以下每一步的觀念都很重要,重要的並不是好不好吃,而是如何煮出你心中的好吃,畢竟眾口難調啊。

1. 稱重: 先拿掉附的米杯這個不精準的量具,改用料理秤,依想要的成品量秤重,為了後面簡單說明,我就用500克舉例。

2. 洗米: 很說都說洗個2~3次,只給次數沒給判斷標準,其實這是不對的。造成洗米水不透明的主因是雜散的澱粉,煮完後會像醬糊一樣有黏性,吃起來就不爽口,所以這時就看你飯想要多粒粒分明,愈分明的話就要洗愈多次,直到水非常透明。有人會說洗太多次都把營養都洗掉了,精米外層的營養並沒有比較好,我想不用那麼在意,如何煮出心中想要的白飯比較重要。關於白米洗多乾淨或是其它注意事項,食貨誌裏面的這篇文裏都有很詳細的說明,可以參考。

3. 加水稱重: 這個步驟是本文的重點,就是我認為網路上欠缺的一部份。一般都講水量:米量是1:1~1.1:1, 這裏就出現第一個大誤區,到底是用重量還是用容量?這個結果差很大啊! 在料理上一定是用重量計算才準,所以為了品質穩定,我們要改用料理秤來計量。這時出現第二大誤區,所有的文章跟影片都沒有教正確的量測方式。我原本認為這個是很基本的動作,但完全沒有人提,每篇文章每部片都是1:1~1.1:1然後新米舊米軟硬微調帶過,反而強調其它比較不會失誤的步驟。他們犯的錯是把米瀝乾後,量出想要的水量加進去,這步驟大錯特錯。米會根據不同品種、新舊、洗米的時間、瀝水到多乾、水溫等一堆變因造成當次吸水量不同。舉例來說,冬天水溫那麼低,沒必要虐待自已,我洗米就會開熱水器的水來洗米,加上我喜歡粒粒分明,我會洗到比較透明,約5次,洗完後米的吸水量相當多,這時如果再加個1.1的水量,保証變漿糊米。正確的做法把米鍋放上料理秤、歸零,倒入洗好的米,瀝多乾不是很重要,然後再把水量補到想要的水量。我們拿500g的實例來算,我一般是用1.15倍的水,算起來就是575g,加起來就是1075g,這時就是加水到總重1075g才是最正確的作法。每次買一包新的米基本上都要試一次水量,如果煮出來太軟黏,那基本上就要減少水量,太硬就要增加水量,以5%為級距來調整。以下剛好是我亂看時,看到一位大廚用正確的方法煮飯的影片,只是藏在他的炒飯影片裏:
 

 

4. 泡米: 大凡種子類的要煮食,浸泡這個動作都很重要,因為這些種子都很乾。乾燥的東西是熱的不良導體,會讓內部煮不熟,拉長時間煮硬煮熟的話,又變成加熱時間太久外表太軟爛,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先讓它吸水成為熱的良好導體方便加熱。至於泡多久,我的建議是寧可久些,不會造成什麼什麼問題。

5. 加熱: 基本上還是電子鍋或是電子壓力鍋比較方便,上面影片用蒸爐也沒問題,總之除了前期煮滾水時可以用較大火力,後期糊化時火力不能太大,慢慢讓米吸水再糊化。至於時間則是要自已根據鍋具測試。但在加熱方面,其實煮米飯的容錯空間頗大,例如我自已比較常用菲力蒲萬用鍋,內訂是14分鐘,但我覺得米心還不夠透,所以改成16分鐘就煮透了,後來為了實驗我加到22分鐘,煮出來都沒什麼差異。重點就是要有精確的水量,吸飽水加熱糊化後,基本上就決定口感了,再加熱過時頂多是貼鍋那層煮乾些,而電子鍋這類密閉式的,水還煮不掉,差異會更小。至於各種不同鍋具造成的差異,就我目前的測試,可能是不同鍋具需要的理想水量造成的。我大概說明一下,例如電子鍋或電子壓力鍋,或是蒸爐,因為是密閉式加熱,所以水量損失很少,同一種米要的水量就較少。大同電鍋就有些失水量了,用鑄鐵鍋或是砂鍋,瓦斯爐加熱速度快,失水量可能更大,所以必須根據不同加熱方式重新實驗正確的水量,這樣大家再下來比才有意義。就我目前煮過的鍋具電子壓力鍋、蒸爐、鑄鐵鍋,基本上都差不多,實驗出自已喜歡的水量跟正確的秤量比用什麼加熱方式重要多了。

6. 悶飯: 這步驟我是覺得沒什麼必要,悶原則上只是持續加熱熟化米粒而已,如果程序跑完還要悶才會變成心中想要的樣子,那下次加熱時間加長即可,不太需要用悶這種比較不確定結果的方式,尤其是再考慮到下一步。

7. 攪拌: 有煮飯經驗的人大概都知道剛煮好的飯底部通常還是偏溼些,所以剛煮好時趁還有熱度,趕快攪拌讓多餘的水氣散掉,這樣出來的飯會比較乾爽些。

祝大家今天都有好吃的白米飯上桌!

 

附記:

剛好在找影片的時候,跳出煲仔飯名店的介紹,就順便看完了,裏面有另外一個更高段的煮飯方法可以參考,大廚是加隨意多的水量在裏面煮,不曉得煮到什麼程度時,把整個煲裏的飯倒到濾網瀝乾後再倒回去續煮同時加料。倒出來的那個時間點就是他認為米已經吸夠水了,剩下只要加熱糊化即可,有空再來實驗一下,找出來瀝水的時間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廚房技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