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臭味食材就是指像臭豆腐、納豆之類的,各種飲食文化或多或少都有這類食材,有些吃法算是吃原味的,例如納豆,藍紋起司等,其它還有許多要經過烹調才入菜的,其實手法上有些共通點,這個才是這篇的重點。當中最重要的手法其實就是油炸或是油炒。

臭味的來源有一大類大致上是脂溶性的,甚至不新鮮的魚腥味也是脂溶性的,所以這時用油炸就能把臭味的來源溶入油中,讓食材本身沒那麼臭腥而變好吃,甚至高溫產生化學變化而變香,最好的例子當然是炸臭豆腐了,這種做法是將臭的部份留在油中,所以基本上這油是不太能用了。

油炒跟油炸原理其實是相同的,差別只是通常油炒後的油還會繼續用下去,這裏的例子主要是發酵醬類,以及蝦醬、蠔油有重腥味的醬料。所以下這些調料的重點就是一定要先油炒過後,才能加水或大量其它材料,要讓臭腥味在高溫揮發掉後才會變美味,純粹加調味料而沒經過油炒,味道會不一樣,有機會可以弄點蠔油試試便知差異。

另外如果用量不是很大、氣味不算太濃、或是溫度不用很高機能揮發的的場合,是可以不用經過上面的步驟,只需要加熱即可揮發,像是滴一些魚露的情況,那大致上加入後再加熱一下即可。

所以下調味料時,要注意順序,這些都是大廚的一些反射動作或是眉角,不是他們不提,而是內化成反射動作而不知它的特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廚房技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