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好吃白飯這類主題網路搜下去一定是滿坑滿谷的資訊,我會想寫當然不是要來湊篇數的,當然是有阿忠師獨到的見解,不看下去可就是格友的損失了。

我長期是搞低醣飲食,所以基本上很少吃白飯,所以我也就沒花心思在煮好白飯這事,但我身為家庭主夫,雖然主導全家吃什麼,偶爾還是要隨俗一下,煮個白飯、炒飯之類的給家人吃。既然要煮,那就要煮好,就花點心思研究了。這麼流行的主題,當然網路一搜一大堆,但我發現有個重要的主題:水量的量法,不知道為什麼通通用帶過的,然而它卻是成敗極為關鍵的一部份,後面就慢慢聽說道來,以下每一步的觀念都很重要,重要的並不是好不好吃,而是如何煮出你心中的好吃,畢竟眾口難調啊。

1. 稱重: 先拿掉附的米杯這個不精準的量具,改用料理秤,依想要的成品量秤重,為了後面簡單說明,我就用500克舉例。

廚房技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前買不銹鋼的新廚具時,我都是用白色的魔術海棉用力拋光確定完全沒黑色後,才會進到我廚房,畢竟是會跟吃進身體的食物有高度接觸,再小心點不為過。魔術海棉雖然可以清除到非常乾淨徹底,但實在太廢時,前一陣子大掃除時,發現家裏還有一罐陳年不銹鋼去污乳沒用掉,剛好小林12也要上架,就想試試效果如果,結果搭配魔術海棉,效果出奇的好,不用太用力就能清除的非常乾淨,省下我超多時間。這東西品牌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要買乳膏狀的產品,因為粉狀的一般研磨粒較粗,一則會刷花不銹鋼,二則還是磨出新鐵屑,又產生新的黑色污染物,變成永遠清不乾淨。乳膏狀的較細,研磨力較小,加上裏面的界面活性劑較強,剛好可以去除黑油,效果非常好,接下來再用清潔力較弱的一般食器清潔劑洗掉可能的殘留,整個就大功告成了。


廚房技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賽車路線可以說重要也不重要。剛開始初學完全沒概念時,需要大概知道路線規劃的概念,但就止於概念就夠了,如果要進一步是可以再習如何根據車子性能修正路線。沒那麼重要是因為如果不是在車子的極限狀態跑出那條路線,那走對這條線是沒有意義的,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開一台在某個速度循跡能力很好的車子,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循著那條線跑完,這樣有意義嗎?而且再深究下去,在極限狀態時,不同車子性能、再加上不同體重的人開相同的車,最佳路線都會有些許的差異。舉個簡單的例子,相同跑道,出租車跟競技車這兩個極端的路線就完全不同,操控動作的力度跟節奏也都不同。有了概念後,接下來重要的事是練習基本動作,體會車子在極限狀態下的行為,跟練習對應的即時修正反應,以及下圈要如何修改,這段才是花最久的。像朋友去西班牙的機車賽車學校,實際上的課程有很多在練習基本動作,而不是一直研究某條賽道怎麼跑最快,他們上賽道時,是要驗証練習的成果。任何競技運動,最後都一定是把基本動作練好再去精進其它的部份才是王道。


廚房技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算是我最重要的文章,但因為很多實驗還沒做完,所以只能停留在草稿階段

APEX狀態決定BP

出彎狀態決定彎速

廚房技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很多比較專業的傳統中菜烹飪頻道都是大陸那邊的頻道,像是王剛、老飯骨等,裏面常見但台灣難買的重要調味料主要是生抽、老抽。以前查到的資料,大致上就是不同製程的醬油,味道跟台灣泛用的醬油有些不同,基本上是可替用,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以前不好買也就算了,但我還是想試一試真正的生抽、老抽是什麼味道。後來有找到台灣有進口金標的,但那時不懂,看到金標的價格很便宜,以為只是進普通貨進來賣,所以心中還是想買其它品牌的來試試。現在購買管道比以前方便,加上老飯骨的強力推銷,我買了幾瓶他們本來想合作的冰糖老抽跟名牌李錦記的老抽來試試,加上現在的程度,有些心得可以分享。

一般最常聽到的就是生抽調味、老抽調色這句話是沒問題,但關於生抽、老抽的製造方式很多查到的就不太對,加上字義老抽好像是陳年醬油似的,其實老抽的關鍵是焦糖色素,所以拿來調色,這也是本文的重點。在台灣平常做菜如果不在意色澤的話,用醬油代替生抽、老抽基本上沒有問題甚至味還會更好,因為我們可以很方便的買到許多高級醬油,但如果講究成菜色澤的話,老抽真的沒辦法替代。

有些會做菜基礎的格友可能會說色澤不夠炒糖色就好,這點我當然知道,所以當我看到老抽成份表時,我也想到這個解決方案來代替看看,但說真的糖色要到那樣的色澤,應該苦味會頗重,不太能用,所以簡單說老抽就是去掉苦味的糖色,色澤非常深,成菜會有滿誘人的亮紅色,那用不用老抽就看對食品添加劑的接受度到什麼程度,如果可接受的話,少炒糖色會省事不少,成菜也漂亮不少。目前台灣醬油廠也有出老抽、生抽,我找到的有大同醬油跟金蘭醬油,大同的我用過,印象沒有很強烈,但也許是那時程度不夠分不太出來,金蘭是最近出的,剛買還沒試用。

廚房技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古以來,人類慢慢發展出幾項保存盛產時期農產品的手段,主要就是風乾、煙燻、發酵、鹽漬、醋漬、油封等手段,又或是結合這幾種手段,由這些手段產生的風味也印記各式文化的基因中。釀酒是利用發酵將農產品的精華轉化成可長期儲存的方式,當中的醣類轉化成酒精利於保存,其它未轉化及轉化的成份則組成各種風味,這種直接發酵產出的酒一般稱為釀造酒,常見的有啤酒、葡蔔酒類、清酒等。若再進一步把發酵出來的酒蒸餾純化後再儲藏在特定場所熟成就變成所謂的蒸餾酒,常見的有米酒、高梁、威士忌、白蘭地等,蒸餾酒的特性是粹取出農產品的最細緻的香氣,然後再經過時間的熟成與轉化、同時粹取儲存桶的風味。

好友參加英寶洋行舉辦的品酒會,買了幾支不錯的酒,剛好進入初冬,他知道我冬天時,最喜歡窩在沙發裏、喝點烈酒暖暖身子同時享受烈酒粹取出來的香氣,有時再配點大蒜香腸或是火腿,於是帶了罐卡登15年單一麥威士忌 樣品酒給我試喝,讓我好好享受一下。看著阿湯哥開戰鬥機呼嘯而過,享受著真平布幕大幫我打造的家庭劇院,人生樂事莫過於此。

317975

廚房技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youtube上某個講了很多廚房用品,尤其是靠鍋子紅起來的網紅很推薦neoflam不沾鍋,說什麼不含PFAS、PFOS的OOXX,很安全很好用,還特別強調是她自已愛用,沒有業配等。雖然我鍋子很多,不太缺鍋子了,我想就花個千餘元買一個來用用看,也許現在有什麼新技術,真的很好用,結論還是一個啃字,沒事不要自找麻煩。

基本上我是一個長期用不沾鍋做菜的人,TEFAL在我手上的壽命都非常久,所以我的不沾鍋使用習慣非常的好,絕對不會變短命,但這隻鍋新鍋算是不沾,但用沒多久慢慢就開始沾鍋,而且還是熱鍋很足的情況下,跟我之前丟掉的KYOCERA的的陶瓷不沾鍋一樣,都是用沒多久就開始沾了,剩下的唯一好處是沾了還算好洗。只是整個很奇怪的是,網路上看不到罵聲,是大家對不沾鍋的期望很低,懶得罵了,再被騙一次也就罷了嗎?

用到現在,目前唯一推薦還是TEFAL,正常使用真的用好久,價格又便宜透明。以後看鍋子推薦,還是看我這種有高強度做菜,家裏廚房跟餐廳廚房一樣見不得人的家庭主夫講得才準,那些廚房美美的,沒做過幾道菜的網紅影片,還是僅列入參考。

廚房技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投入競技卡丁車的第一步,當然是選一台適合自已的車了。一種是租車方案,這個可以先參加大魯閣一日車手的課程後,就有資格在他們的場地租KT100這台競技車,一節約1000元。這個課程每個月會開在某個週末,那一天要打電話去問或是看粉絲頁,很快滿,報名要快。一開始還不確定要不要入坑時,我是滿推薦走這條路試一下水溫,再考慮購車的方案。

如果要購車的話,大原則是卡丁車引擎跟車架是分開買的,然後顧技師幫你組裝,所以一般都會跟技師洽詢,所以我這邊只稍作說明,免得聽不懂技師在講什麼。競技卡丁車有分級別,童車先不說了,我以成人車來講,愈往下馬力愈大,愈貴。

1. KT100: 這款是特定100CC引擎搭上特定的車架,定位為入門車款,馬力較小,17PS附近

廚房技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FB跳出阿媽牌鐵鍋的廣告,我就好奇這10年變了多少,沒想到一個鐵鍋賣到3000元以上,這真的刷新我三觀了!

我記得當年他在菜市場擺攤時,我買的那個鍋應該是500~800間,後來不合用就丟了,沒想到10年間漲成這樣。說實在的如果非要買鐵鍋不行的鐵鍋控,我最推薦還是家用五金行買一個就好了,除非是像我不喜歡台灣流行的淺底、鉚釘、捲邊的做工,喜觀深底、焊接的工法,那就是去淘寶買,這些都是好選擇。至於日本牌不是不能買,就是日本工資高、物價高,加上是進口,在台灣售價自然就偏高了,我也是認為不划算。記住一件事,買鐵鍋是買材料為主,碳鋼這材料是很通用的材料,價格很透明而且不貴,各工廠都用得差不多,其它做工小地方不會影響多少價格,根據我以前的文章,挑喜歡的作工跟鍋型即可,所謂的品牌沒那麼重要。

順便推薦一間好品牌gusto,momo,pchome上都有,價格對上作工非常合理,如果對鐵鍋有偏好的人可以考慮。但它好像只有做厚的平底鍋為主,沒有我喜歡的薄炒鍋就是了。

廚房技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56892173740

廚刀買了n把,從中式到西式,大概所有的刀型都有一把了,沒想到前一陣子因緣際會,又買了二把小折刀入庫。主因是前陣子吃桶仔雞時,因為同餐的人變少了,為了不讓雞太快冷掉,改成慢慢肢解的吃法。一開始先拆下一隻雞大腿,但整隻腿太大隻,一人吃會分配不均,所以想分成二截,中間關節就需要用刀切開比較好弄,就想弄把刀子來切。然後過沒幾天吃牛排,又覺得餐廳牛排刀超級難用,就開始搜尋折刀。簡單下個結論,買把小折刀出去吃牛排,感覺真是棒,牛排都變好吃了。

先買了上面的那一把,淘寶上寫vg10,我也是參考而已,但仔細看照片,居然有夾鋼線,那我想這個大馬士革紋至少是真的,不是雷射刻出來的,加上不到500台幣,就買回來試試,收到後整體作工還不錯,利度OK,所以就沒再磨利,用星形板手調整一下就非常滿意。

下面那把是在蝦皮買的,300元的M390,這個鋼號當然也是參考而已,作工明顯較差,利度也差,於是就開磨一下,鋼材明顯很軟,比我手上的VG10廚刀還軟,更不用跟我手上的K390比(這把刀是讓我磨到懷疑人生的刀),後來再去淘寶逛,原來淘寶上的M390有分國內的M390跟奧地利進口的M390,看到這樣我真的會懷疑從大陸來的所有M390製作的刀具,雖然這是一桿子打翻一條船,但一把M390的刀那麼貴,還是保險些買SABOL BROTHER的產品,至少我從台南刀店買回來的K390刀胚讓我磨到懷疑人生啊!

 

廚房技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