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在練習像是牛肉絲過油的一些手法,發現很容易沾鍋,明明油量加很足夠了,油溫也沒問題,但就是發生了。沾鍋是做菜過程中最討厭的事,大部份廚師跟書都會跟你講原因是鍋不夠熱,實際上這樣講得還不夠詳細,後來經過一些實驗,終於弄懂了,原因當然是鍋不夠熱,但跟我心中想的不太一樣,不僅鍋要熱,程序也要對。


想想我煮菜已經煮二年多了,怎麼還會犯這種錯呢?原因就是之前的作法剛好都閃過弱點,容易沾的食材我剛好都是做輕食料理,所以用不沾鍋,直到最近改用厚鍋來當油鍋,牛肉絲過油時遇到困難。查了書上都是寫鍋熱就不會沾了,後來就開始用最基本的荷包蛋來找原因,我原本吃荷包蛋,為了少油都是用不沾鍋煎,所以沒遇過這個問題,現在就拿它來當實驗對像。


鍋子都是用我最愛的厚陽極鍋,第一次試是用上次就均勻上好油的鍋加熱後,蛋打下去,還是沾鍋。試了好幾次後,還是不行,後來就火大了,直接燒到冒煙後再下鍋,結果是不會沾了,但是蛋的表面是有焦痕,總不能每次煎的荷包蛋都是有點焦,所以還是不行。


後來想到「大廚不傳烹調袐訣500招」裏所提的熱鍋冷油或熱鍋溫油的道理,同時還說沾鍋的原因是鍋不夠乾淨,但鍋不是每次用完都要上油嗎?怎麼會是用完全乾淨的鍋,想想隱約有點頭緒,再試一次把乾淨的鍋燒很熱,然後倒入新油後搖一下潤鍋後,再倒入適量的油,看油在鍋中流動的紋路,明顯是跟熱鍋是分離的,接著蛋再打下去,perfect!蛋不沾了,隨便搖鍋就在鍋中滑來滑去的,美呆了,終於能體會阿基師講的看荷包蛋在鍋中油滑的成就感,原來不是那麼容易辦到。要注意的是後續火力的控制,如果鍋溫下降太多或是油量不足(蛋很吸油的)時,翻面後另一面還是會沾鍋,所以這點要注意。


結論就是用鍋真正的程序是不論乾淨的鍋或是上薄油的鍋,都要先放一些油進去潤鍋,再把多餘的油倒出來後,先熱鍋到足夠的溫度後出現油紋,然後再倒入做菜所需的油量,然後才下食材,這樣才能不沾。原則上愈會出水的食材,油溫要愈高,像煎魚。愈會吸油的食材,油量要愈足,像是蛋。


接下來科學精神又來了,鍋到底要燒多久才夠熱呢?實驗方式很簡單,把常用的鍋抹上一層薄油,然後開慣用的火力,開始計時,一直到油冒煙,這時約到大部份油的發煙點230度,就算是夠熱了,但油冒煙是不好的,所以把這個時間當做基準點,往前扣一些就是要熱這支鍋的時間了。


這個時間長度除了薄鍋以外,通常是超過想像中的長,像我的厚陽極鍋要大火燒到約2分鐘才會冒煙,這時才會不沾鍋。這個實驗真得很重要,這可是我吞了近十顆荷包蛋跟過了好幾次油的牛肉才得到的心得,有看到本文的煮夫煮婦們要記得做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廚房技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